缘起
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其自己的舒适区,比如说从家到公司开车上班,大脑会优先选择走熟悉的路线,而不是每天变个花样走陌生的路线,所以大脑其实是有惰性的,它总是会优先选择自己最熟悉、最不费力、也最简单的策略。长此以往,如果你不主动跳出舒适区的话,大脑自己是无法成长的。这一点小马(马克·扎克伯格,不是马云爸爸哦)也已经认识到了,不得不说,牛人就是牛人,尽管衣食无忧,此生不必奋斗了,但是依然在不断进步,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。小马自己说“每年我都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挑战,去学习新的东西,让自己在工作之外得到成长”。所以他特别为自己制定了每一年的挑战计划,列表如下:
- 2009年挑战每天戴领带上班
- 2010年挑战学习汉语
- 2011年挑战只吃自己亲手屠宰的动物
- 2012年挑战每天写代码
- 2013年挑战每天跟除脸书员工之外的不同的人见面
- 2014年挑战每天写封感谢信
- 2015年挑战每个月读两本书
- 2016年挑战开发一款私人专属人工智能助手以及全年跑步587公里(365英里)
- 2017年挑战走遍美国每一个州,听取民众的声音
成功的人不可怕,可怕的是成功以后还不断努力的人,比如小马,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的向优秀的人学习。为此,我也开始学习一项可能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学习的技能,那就是双拼输入法。为什么选择双拼呢?因为大多数人用的都是全拼,切换输入法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,而双拼效率要胜过全拼,粗略比较一下双方的击键次数,滕王阁序863字。用全拼的字符数(不计空格)2387个。用双拼的字符数是1580个。双拼的字符数是全拼的66%左右。使用辅助码后,双拼的重码差不多是10%到20%,常用的语境中,可以实现盲打。
双拼方案
双拼的详细信息参看双拼-维基百科,流行的双拼方案有
- 自然码双拼
- 小鹤双拼
- 拼音加加双拼
- 微软拼音2003双拼
- 紫光拼音双拼
- 智能ABC双拼
我选择的是自然双拼方案,主要是因为这是目前最流行最通用的双拼方案,很多输入法软件的默认双拼方案就是自然码。不过据说小鹤双拼的方案用起来最舒服,如果不介意的话,那么选择应用最广泛的自然码双拼方案即可。
自然双拼
自然双拼是有官网的,不过比较丑陋而已,官网点我。根据官网自然码简介如下
- 自然码是一款非常成熟且定位在高端用户群的输入法,具有超强的整句错误定位和修正功能,兼容非常多的操作习惯,可选择各种扩充专业词库,并可挂接黑马整句输入引擎(偏重医学方面)
- 自然码利用压缩韵母和偏旁部首发音,以拼音为基础的高效编码方案。在非常简单的情况下,达到了远远超过普通拼音的最佳境界。自然码双拼部分已经是目前事实上的标准方案,广泛用于各种输入法中,其中与自然码非常相似的微软双拼也是自然码授权的修改版
- 自然码方案的理念是让用户只要记住20多个压缩韵母就能快速准确输入。免除全拼记忆汉字和词组顺序、记忆大量简码,输入速度上不去的麻烦。让用户在使用中轻松自然,随心所欲
在全拼中,每个字都需要声母和韵母组成,但声母和韵母所需要输入的字母个数是不一定的,从一个到三个不等,按键时就需要进行多次输入才能组成一个声母或韵母。而双拼对其进行规范化,无论是声母还是韵母,都各自集合在一个按键上,即把声母中zh
、ch
、sh
和非单字母韵母(ong
、iong
、uang
等)进行重新编排,使每个声母或者韵母都对应一个按键。
这样一来双拼相对于全拼的简便则凸显出来,特别是对于an
、ao
、un
、ang
、ong
、ing
、uang
、iang
等这些长的拼音组合以及单字输入这种需求来说,比如说「量」
全拼用liang
,双拼只需要LL
,两个键。
以自然双拼的键位设置为例,如果我想输入「少数派」三个字,其键盘上:
- 按键「U」对应的声母「sh」,对应韵母「u」
- 按键「K」对应的声母「k」,对应韵母「ao」
- 按键「P」对应的声母「p」,对应的韵母「un/ün」
- 按键「L」对应的声母「l」,对应的韵母「ai」
那么,输入「少数派」就变得很简单了:
- 敲击「U」「K」,就能输入「sh」「ao」
- 敲击「U」「U」,就能输入「sh」「u」
- 敲击「P」「L」,就能输入「p」「ai」
所以只需要打印一份自然双拼键位图放在身旁即可,照着键位图练习一段时间基本上就可以记住全部键位了,实现超快盲打。
终极总结
按照笔者自己的经历,学习双拼大概经历四个阶段:
- 用双拼是不是傻。
- 好想念用全拼时快捷如风的日子。
- 敲键盘好有感觉而且速度还不错唉。
- 用全拼是不是傻。
当许多年以后,来到一个陌生的电脑前,看见他们星移电掣地在键盘前忙碌地来回敲打,不时还冲你莞尔一笑:「我打字快伐?」,这时你只是报之神秘的一笑,视而不语,让笑意消散在风中。